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宜春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根据新高考网大学库最新数据统计,整理了湖南高考历年宜春学院的录取数据,包含宜春学院在湖南高考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录取最低位次排名和录取人数等数据,大家在报考宜春学院的时候,可以参考历年位次排名来做比较。

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宜春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一、2023年湖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宜春学院

1、2022年湖南物理(物理+化学)类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0分,最低录取位次是11311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人;

2、2022年湖南物理(物理+思想政治)类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784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人;

3、2021年湖南物理(物理+(化学或地理))类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87分,最低录取位次是9398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4、2021年湖南物理(物理+化学)类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4分,最低录取位次是8737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5、2021年湖南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类考生要想上宜春学院需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最低录取位次是8645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人;

二、湖南上宜春学院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1、2022年宜春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南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13 488 33310 省政府
湖南 2022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2 498 27641 省政府
湖南 2022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1 501 26042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5 460 113110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1 460 113110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2 461 111979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6 463 109768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 465 107624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1 474 97843 省政府
湖南 2022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8 480 91572 省政府

2、2021年宜春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南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 本科 20 514 26040 省政府
湖南 2021 历史 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2 517 24485 省政府
湖南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2 487 93980 省政府
湖南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8 493 88331 省政府
湖南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 本科 2 494 87373 省政府
湖南 2021 物理 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12 495 86457 省政府
湖南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 本科 1 503 78956 省政府

3、2020年宜春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湖南 2020 理科 - 本二 17 491 87387 省政府
湖南 2020 文科 - 本二 29 543 23073 省政府
宜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宜春学院在湖北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宜春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宜春学院与南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宜春学院与贵州民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宜春学院英语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上海立达学院与宜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宜春学院(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宜春学院与滁州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宜春学院在海南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宜春学院与安庆师范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与宜春学院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三、宜春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17938人。现有教职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3.05%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1.93%以上;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7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院士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声誉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宜春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校连续5年获得省、市综治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节能、计划生育、信访等方面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19个教学院,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有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6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从合并建校之初的以专科专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本科专业为主,2018年停止专科专业招生。现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近5年来,我校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新农科、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7门思政微课入选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多项;出版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际奖项2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0多项,省级一等奖240多项。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强校,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近5年来,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6万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15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2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0余部;在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赣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求,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赣西区域60%的中小学校长、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干部都是宜春学院毕业生;学校培养造就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辛洪波、“全国优秀教师”刘军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会各界精英,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办学实力和较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86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25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6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