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来源:新高考网

许多同学不知道每个大学的专业,有重点特色好专业,也有普普通通的专业,那么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怎么样呢,历年录取分数线和排名是多少,本文新高考网李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历年录取数据,希望帮助大家了解这个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一、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在江苏高考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物理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4068名;

2、在山东高考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9725名;

3、在山东高考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59576名;

4、在山东高考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60848名;

二、历年青岛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分数线统计表

专业序号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1 人工智能专业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551 54068
2 人工智能专业 2021 山东 综合(物) 551 59725
3 人工智能专业 2020 山东 综合(物) 566 59576
4 人工智能专业 2022 山东 综合(物) 549 60848
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在山西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2024年河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青岛科技大学(最低分+最低位次排名)
青岛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吉首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岛科技大学俄语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青岛科技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岛科技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2023年青岛科技大学在贵州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青岛科技大学在江西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青岛科技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青岛科技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文华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三、青岛科技大学院校属性简介和师资介绍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