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来源:新高考网

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关于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数据,包含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的招生专业及该专业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代码、招生批次和科目要求等信息,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一、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1、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的招生计划通信工程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2、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的招生计划信息安全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3、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的招生计划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4、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的招生计划英语((师范类,语种不限))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5、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的招生计划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录取人数为2人;

二、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2023参考

1、2022年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通信工程 2 福建 2022 / 本科 001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信息安全 2 福建 2022 / 本科 002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旅游管理 2 福建 2022 / 本科 003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土地资源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高考成绩80分以上)) 4 福建 2022 / 本科 001 物理+(选考思想政治或地理) 物理
英语 ((师范类,语种不限)) 2 福建 2022 / 本科 001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历史
旅游管理 2 福建 2022 / 本科 002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历史

2、2021年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1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通信工程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2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人工智能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3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信息安全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4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物理
汉语言文学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1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历史
英语 ((语种英语))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2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历史
旅游管理 2 福建 2021 / 本科 003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历史

3、2020年青海民族大学在福建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人数代码

专业 招生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批次 招生代码 选科要求 科目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福建 2020 / 本科 01 - 理科
通信工程 2 福建 2020 / 本科 02 - 理科
人工智能 2 福建 2020 / 本科 03 - 理科
信息安全 1 福建 2020 / 本科 04 - 理科
汉语言文学 2 福建 2020 / 本科 01 - 文科
日语 2 福建 2020 / 本科 02 - 文科
青海民族大学与东北农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在黑龙江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与青海民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在新疆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2023年青海民族大学在云南高考招生专业计划和专业代码(原创)
哈尔滨广厦学院与青海民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在内蒙古投档录取分数线是多少?(附2019-2022最低分录取人数)
三江学院与青海民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与南通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黑龙江工商学院与青海民族大学哪个好,区别对比和分数线排名
青海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排名怎么样

三、青海民族大学的师资力量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学校始终立足青海大地,面向民族地区,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10万余名来自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和5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领导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